:::
濕地小知識
具體地說,濕地對當地的環境而言,最直接的功能在於生態、防洪及淨水。在生態上,它提供鳥類庇護、覓食及生育時的棲息地。濕地同時是地球上生產力最豐富的生態系之一,估計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魚貝量生產於此,經濟效益極高。濕地也是魚類、甲殼類、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處,其富含有機質的生態系統是最重要的特徵,因此濕地生態系產生的經濟與社會價值可以說是影響深遠而重要的。據估計,百分之四十的受威脅或瀕臨絕種的生物物種必須依賴濕地生存;充分顯示它在生物族群賴以為生的價值;數以千計的生物必須仰賴濕地生態的保存而得以存活。而在對區域及全球的價值上,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沼澤及濕地對於大氣中氮循環(nitrogen cycle)、硫循環(sulfur cycle)、以及碳循環(carbon cycle) 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濕地植物、苔蘚類、水苔植物等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固定成為植物的細胞組織,最後成為濕地沼澤中的泥碳。
濕地就像海綿一樣,具有減低洪患的功能;它們先儲洪再慢慢排洪,能調節水量、補充地下水,因此能減輕洪害。這點有助於減輕地處颱風帶的台灣,在每年夏、秋季颱來襲時,對沿海地區所造成的海水倒灌及河口地區造成氾濫的影響;台灣許多地區的水患,其中就有一些是沼澤地被填埋所造成的。濕地淨水的功能更像是人體的腎臟一樣,可以用來整治污水、改善附近水體的水質、存留轉換養份與廢物等。最後,濕地在保護海岸免於受侵蝕土都具有明顯之功能。除了這些以人類的利益為單一考慮的「用途」之外,其實濕地更可以發揮它在生物性、水文性、遊憩性、杜會性及教育性等積極的功能。而對該地區的生物資源有充足的資料,便是使它發揮這些功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