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果報告下載

  • line
  • plurk
  • 轉寄
  • 列印

101年度屏東縣屏東地區重要螢火蟲棲地生態環境調查與監測

日期:2013/10/11

發佈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點閱率1922

【摘要】
濕地保育攸關環境永續發展、生物多樣性之維護,近年氣候急遽變遷,使大眾逐漸警覺維護自然環境之重要性,故急需建立適當機制與具體計畫,依據生態資源的分布情況,將重點關鍵地區予以保育。爰此,行政院99年7月1日核定「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100-105年)」,進行階段性濕地保育復育之推動,建立國家重要濕地保育、復育永續經營管理機制。內政部營建署補助屏東縣政府辦理「101年度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行動計畫-屏東地區重要螢火蟲濕地之棲地生態環境調查與監測」,希望透過螢火蟲長期調查研究與監測,探討最適合水生螢火蟲(黃緣螢)及陸生螢火蟲(邊褐端黑螢)之生存環境,並配合當地社區參與濕地環境教育活動及濕地巡守工作,提升屏東地區濕地生態保育與復育之發展。

本計畫以屏東縣九如鄉玉泉村的螢火蟲濕地為計畫區域,河道長度300m、寬度約8~10m,原為玉泉村之灌溉渠道,本計畫透過現地調查量測水生螢火蟲棲地之流況(水深及流速)、水質(水溫、溶氧、電導度、鹽度、酸鹼度及化學需氧量)、土壤(總體密度、顆粒密度、孔隙率、有機質、全氮含量、電導度、鹽度及酸鹼度),並以穿越線法調查黃緣螢成蟲數量;陸生螢火蟲試驗區分為森林區與草原區,森林區面積約為2,141m2,草原區面積約為369m2,透過現地調查量測陸生螢火蟲棲地之環境因子(土壤溫度、含水量、總體密度、顆粒密度、孔隙率、有機質、全氮含量、電導度、鹽度及酸鹼度),並以穿越線法調查邊褐端黑螢成蟲數量。最後將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各項環境因子與螢火蟲成蟲數量之關係,找出適合黃緣螢與邊褐端黑螢居住的棲地條件。

研究結果顯示區域內黃緣螢成蟲發生的高峰期有三次,分別為3~4月、6~7月及11~12月,每天活動最頻繁的時間為日落後30~60分鐘,單日調查數量皆超過150隻。水深及流速的調查結果分別為45.0cm及0.4m/s,水溫、溶氧、電導度、鹽度、全氮含量、化學需氧量及酸鹼度的調查之平均值分別為25℃、4.63mg/l、0.42mS/cm、0.21ppt、0.08%、30mg/l及7.2,流況及水質的調查分析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當接近,顯示該地區的水質相當適合黃緣螢幼蟲的生存。總體密度、顆粒密度、孔隙率、有機質、全氮含量、電導度、鹽度及酸鹼度等土壤因子之平均值分別為1.2g/cm3、2.7g/cm3、52.2%、2.4%、0.08%、0.95mS/cm、9.7%及6.9。由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孔隙率及酸鹼度與黃緣螢成蟲數量呈高度正相關性,因為總體密度越大則土壤孔隙越少,故黃緣螢幼蟲上岸化蛹時,可利用的空間也就越少,酸鹼度會影響土壤中生物活動、有機質含量、微生物活性等,而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越多,其保水力越強。換句話說,當黃緣螢化蛹時,較喜歡鬆軟、濕潤及中性偏弱鹼性的土壤條件。調查時並發現因景觀護岸基礎為100公分高的混凝土塊,對於黃緣螢的產卵與化蛹影響很大。

邊褐端黑螢棲地環境因子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森林區之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總體密度、顆粒密度、孔隙率、有機質、全氮含量、電導度、鹽度及酸鹼度等土壤因子之平均值分別為25.1℃、23.5%、2.40g/cm3、1.40g/cm3、43.2%、1.6%、0.3%、1.0mS/cm、9.6%及6.8;草原區之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總體密度、顆粒密度、孔隙率、有機質、全氮含量、電導度、鹽度及酸鹼度等土壤因子之平均值分別為25.8℃、21.5%、2.50g/cm3、1.26g/cm3、46.5%、2.1%、0.1%、0.6mS/cm、5.2%及6.9。由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螢火蟲數量與總體密度及孔隙率呈中度相關,顯示出顆粒密度和孔隙率會影響螢火蟲數量。成蟲數量森林區最高為295隻,草原區最高為79隻,顯示邊褐端黑螢較喜歡棲息於森林區。

本計畫將所監測調查之成果彙整建置並上傳至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網站(http://metacat.tcd.gov.tw/tcd/metacat),以利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依據。環境教育訓練辦理方面,以戶外活動方式,讓民眾親身與螢火蟲接觸,體驗人與濕地環境物種共生之關係,共舉辦2場環境教育訓練及1場成果發表會,參與人數共計148人,參與人數眾多且踴躍,並且得到熱烈的回響。社區巡守方面,結合九如鄉玉泉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濕地巡守隊,每月派遣3人輪流巡視,每週巡視3~7次,每次3個時段,共計巡視200次,以維持濕地內環境整潔及颱風豪雨期間即時回報現場狀況。

另外,建議未來要進行人工構造物施作時,應針對當地生態物種進行調查,儘可能將生態衝擊降至最小。賞螢火蟲時應減少不必要的照明,或將燈具的亮度降低,並限制其照明方向(往地面照)及範圍。而在水中可放入適量之營養源(水色培養源、肥水精等),藉以增加區域內之螺貝類數量,提高螢火蟲幼蟲之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