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果報告下載

  • line
  • plurk
  • 轉寄
  • 列印

101年度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濕地保育行動計畫

日期:2013/10/11

發佈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點閱率1669

【摘要】
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村地勢為東西向之縱谷平原,由於地勢低窪,容易形成沼澤。日治時期原居於獅子鄉枋山溪上游的排灣族部落移居此地,並利用沼澤地型,種植水稻等經濟作物,近年來由於經濟型態改變,水稻田已不復見,東源部落近年來積極推動濕地觀光遊憩活動,並在東源濕地種植野薑花,發展風味餐、民宿、水上草原體驗活動等休閒產業。東源濕地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生物資源亦有生物地理學上的研究價值,但東源濕地長期缺乏系統性的調查研究工作,環境與生物資源資料闕如,東源部落發展生態旅遊或環境教育受到相當大的阻礙,更無法參與濕地的經營管理與明智利用(wise use)。近年世界各國之自然保育趨勢朝向強調與在地社區整合的生物圈保護區(biosphere reserve)或與在地社區為主要管理單元的社區保育(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都在揭示在地社區參與的重要性。

本計劃呼應政府保護濕地生態之政策,預計逐年完成東源濕地環境與生物資源調查與監測。
東源濕地範圍包括「東源湖」、「水上草原」、「旭海路口濕地」與牡丹溪上游的麻里巴溪等水域環境。本年度調查延續100年度計畫,進行水上草原、東源湖(又稱哭泣湖)調查外,亦新增東源濕地範圍「旭海路口濕地」及「濕地週邊流動水域」進行基礎環境與生物資源調查,包含「第二級棲地快速評估」以及「密集現地評估」,密集現地評估項目含「東源湖水文調查」、「水質調查」、「蜻蛉目調查」、「兩棲類調查」、「水生植物調查」,調查結果以做為社區發展生態旅遊導覽解說之內容與基礎,並由100及101年度的調查資料編寫資源手冊。

此外,亦延續100年濕地巡守隊及辦理生態解說員培訓課程,將調查結果轉化成解說資源,提昇濕地生態解說之內涵。且今年亦預計由社區發展協會帶領社區民眾以自力營造活方式,修繕東源分校閒置空間,將東源濕地調查結果轉化為解說資源(看板、海報等),成為東源濕地生態環境教室。

「第二級棲地快速評估」結果如下:靜水域棲地得分4次調查7個樣點的平均得分介於54分至94.7分間,整體棲地品質最佳者水上草原,最差者為旭海路口濕地。東源濕地範圍內整體而言人為的建構物較少,天然地景比例仍高,然而東源濕地各處水域普遍屬於老年化的濕地(陸化),尤其以水上草原以及旭海路口濕地陸化較為嚴重,而東源湖陸化現象較輕微,這些區域均可見大量優勢的挺水植物如李氏禾和荸薺等覆蓋。本年度東源湖週邊有環湖步道的建置,沿岸人為建構物比例增加。本年度流動水域4處樣點的得分平均總分介於74.3分至97分,整體棲地品質最佳者為水上草原木棧道渠道,最差者為水上草原水泥橋下之渠道,且部分邊坡有崩塌的情況。

本調查以水質檢測儀器直接測量各樣點之「水溫」、「pH值」、「導電度」、「溶氧」,另以沙奇盤測量水體之「能見度」。在若單以「溶氧」進行水質狀況的判讀,東源湖、水上草原、旭海路口濕地水質狀況約屬於中度至嚴重汙染的情況,而兩處流動水域,水質約屬於輕度汙染至中度汙染之間。導電度方面,9處樣點的4次調查平均導電度值介於0.09-0.12μs/cm,而全部測站最大最小值介於0.01-0.21μs/cm。而酸鹼值方面,所有樣點4次調查的酸鹼值最大值與最小值介於6.17-8.96之間,介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所公告的「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之「戊類環境保育用水」標準區間。

東源湖底地形外圍貌似波浪形的地形,位於水閘門右處測點水位高度較為深,整體水深並不深約介於0.8-1.5公尺間。水閘門的流量估算,在水量較低的三月份,斷面日流量約為528.77m2day,而雨季且水量較高的六月份,斷面日流量約為為18865.51m2day。根據推估計算,調查期間東源湖累積降雨量換算28336立方公尺,而蒸發散量約為0.104立方公尺,地表出流量為水閘門單位時間內的出流量,若累計6/28到9/18之出流量為68531立方公尺。

本年度進行蜻蜓、兩棲類與水生植物等生物資源調查,蜻蛉目共記錄10科32種,特有種有白痣珈蟌與短腹幽蟌,特有亞種為褐基蜻蜓,主要的優勢物種為彩裳蜻蜓,而在大多區域可見者為鼎脈蜻蜓、短腹幽蟌、善變蜻蜓、霜白蜻蜓、賽琳蜻蜓;兩棲類共記錄到5科13種,其中盤古蟾蜍、莫氏樹蛙、史丹吉氏小雨蛙以及斯文豪氏赤蛙為特有種,本區域之優勢兩棲類為日本樹蛙、艾氏樹蛙、小雨蛙與拉都希氏小雨蛙。兩棲類以及蜻蛉目資源出現的種類以及種數,推測與棲地類型及棲地的複雜度有關。植物共記錄41科98種,其中有6種為特有種,而18種屬於歸化種,植物型態上以草本植物佔大部分,而植物屬性以原生物種較多,但歸化與栽培植物中,記錄到世界百大外來植物「刺軸含羞木」,在植物組成上,優勢之木本植物為水社柳,草本植物為野薑花、李氏禾以及鋪地黍。

本年度舉辦「部落會議」以及3場「工作會議」,隨時保持與社區及協力團隊之間的溝通,以利修正執行進度與細節。今年社區巡守除延續社區自力巡守,並利用臉書社團提供社區夥伴張貼其所發現之生物紀錄及物種影像外,為了解部落巡守隊目前巡守的狀況以及所遭遇到的問題困難,計畫團隊於5月份起於調查時亦安排巡守討論會以了解相關情形。且七月份起由計畫執行團隊與部落一同進行巡守,擔任觀察員以及協助者,陪同部落夥伴進行期有興趣的主題。並於9月及10月份辦理巡守實務,與部落巡守員一同進行巡守,由巡守人員自行規劃巡守動線,巡守後,執行團隊與巡守人員針對該次巡守調查進行檢討。本年度社區巡守人員所記錄到的物種彙整如下:共包含昆蟲、蜘蛛、蟹類、兩棲類、爬蟲類、魚類、哺乳動物,31種。

在培訓課程方面,本年度涵蓋「環境解說」以及「生態旅遊遊程規劃」基礎課程,另以東源地區動物植物資源介紹、調查方法、濕地保育與本團隊研究成果為主軸,目的為增進社區夥伴對於東源地區生態資源有更深入的了解。於暑假期間,針對部落課輔班學童辦理濕地環境課程,包含「水奧運」、「水質總體檢_水質參數介紹」、「水質總體檢_戶外檢測」、「水生昆蟲萬花筒」,期待藉由透過實際的體驗與操作,讓社區小朋友也對濕地水質至生物面有基本的認識,也引發其觀察的興趣。
東源分校修繕工作方面,本年度分校的修繕工作主軸為教室空間的整理,並運用該空間進行課程,同時完成筆電與單槍系統的購置。今年度解說手冊以及東源分校內生態解說掛圖設計,以東源濕地蜻蛉目之物種為主軸進行編撰,編撰之目的希望提供社區導覽人員以及一般民眾進行戶外觀察時使用而掛圖的設計,以巨型展示書為呈現方式,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根據本年度計畫執行,執行團隊提出以下未來計畫執行與管理之建議:
1.靜水域棲地狀況:擴張速度過快的水生植物生長情形,以及擴張狀況需予以記錄;水上草原濕地的水泥橋下渠道部分邊坡有崩塌的情況,可增加植被以進行改善。
2.水質:未來宜加入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固體(SS)、氨氮(NH3-N)、總磷(TP)以及葉綠素a等項目,以做較全面的了解以及評估。
3.水文調查:東源湖主要入流量是由於降雨達到湖水的補助,而主要的出流量是由地下水補注入滲以及水閘門流出的水量達到湖水平衡,建議能對土壤做透水性試驗以助了解其滲透係數;未來如能提供完整的自動記錄氣象站蒸發儀器及長時間每日觀測,或是使用植物蒸發散試驗以利取得完整數據。
4.蜻蛉目:若隱蔽性的植被環境持續減少,可能影響蜻蜓羽化成功率;未來在環湖步道水域周邊水陸域,種植多樣性的植物,將助於提供隱蔽性較優良的棲地讓蜻蜓目物種羽化、停棲。
5.兩棲類:東源濕地鄰近縣道199甲路面有許多日本樹蛙的路死(roadkill),可透過改善水溝阻塞的情形減輕路死現象;未來在規劃步道與建置過程可盡量保有原始林相,提供樹林蛙類的棲息環境;東源湖的環湖步道可利用竹子作為圍籬或欄杆,提供艾氏樹蛙生殖用的積水竹筒環境,以利艾氏樹蛙的繁殖。
6.植物:水社柳是台灣特有種水生木本植物,因其育地狹隘且極度稀有,而被林務局評估保育等級為「瀕臨絕滅」(Endangered),唯經專家學者指認,東源濕地擁有目前國內最大的水社柳族群,實屬珍貴,是屏東縣珍貴的自然資源。
7.整體生物環境資源:未來將本團隊所調查到的生物資源,逐步轉化為展示性解說資源(看板、海報等),或建立電子資料庫提供牡丹鄉公所於東源解說資訊站建置使用,並協助鄉公所解說員之培訓與考核。明年將針對東源地區水社柳族群進行調查研究,並加強社區對於生態調查的參與。
8.社區參與資源調查與巡守:建議日後東源濕地解說員之訓練應參與巡守工作,提升解說的內涵。
9.本團隊認為以生態旅遊模式發展東源濕地的觀光遊憩活動,是比較永續且適合在地的。牡丹鄉公所為提升東源濕地的遊憩品質,擬於102年度辦理解說員培訓與考核,認證之後的解說員應可成為外界遊客願意付費參與東源濕地生態旅遊重要因素。
10.建立東源濕地的生態旅遊系統與特色,開發多元的生態旅遊遊程,避免直接對濕地草地踩踏的活動。
11.未來本團隊擬透過東源濕地導覽解說現況研究與遊客滿意度研究,了解現行濕地遊憩利用概況,舉辦生態旅遊工作坊,邀集操作社區生態旅遊發展之實務工作者以及關心東源濕地生態旅遊發展的產官學各界,透過工作坊之討論以及現地體驗,產出未來東源濕地生態旅遊發展之具體建議及遊程規劃。
12.未來東源部落旅遊資訊站的建置將持續與牡丹鄉公所進行合作與分工,硬體建設方面將由公所進行統籌建置,而生態環境以及培訓方面內容由計畫執行團隊提供電子以及影像資料庫給公所,以作為東源部落旅遊資訊站之相關導覽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