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果報告下載

  • line
  • plurk
  • 轉寄
  • 列印

99年竹北蓮花寺濕地食蟲植物棲地保育監測及維護計畫

日期:2012/01/01

發佈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點閱率510

物種群落的形成可能是經過千萬年的演化結果,然而結果形成的背後卻隱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在眾多物種當中有一種具掠食行為的植物~食蟲植物,尤其演化的奧妙及生態的奇特,可謂令人大開眼界。

台灣分佈的食蟲植物種類雖不多,不過從過去文獻上的記載,台灣的食蟲植物在日據時代開始,日本人就開始進行各類植物的採集,1914 年島田彌市成發表桃園食蟲植物群短文,在大樹林莊可一次採集三種長葉茅膏菜科種類。1942 年又在桃園台地上,在大漢溪橋附近,發現食蟲植物群落,這些群落均生長在潮濕的山坡上。

現今台灣的水生植物專家林春吉先生,在做水生植物田野調查時,在台北陽明山、雙溪、桃園台地及嘉義的彌陀濕地,發現食蟲植物的分佈。然而桃園台地上如蘆竹、觀音、楊梅、富岡、湖口、龍潭及新竹縣新豐等地,之前所發現的棲地均因經濟發展及土地需求量增大等因素,大部分都已經消失,食蟲植物群落已面臨滅絕危機。

本計畫之新竹縣竹北蓮花寺濕地就是以食蟲植物群落所著稱,是目前全台灣食蟲植物野外分佈的種類數量最多之處。除此之外,一些瀕危或稀有的伴生植物,如水莎草、點頭飄拂草、蔥草等植物,也是全台灣難得一見的棲地。由此更可突顯出本濕地的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此地區的土壤屬於沙質土壤,地下含水量頗為豐富,但水流帶走許多養分,造成此處的土壤極為貧瘠。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一般植物因無法獲得足夠養份而無法生長,然而食蟲植物因可自捕蟲獲得部分元素加上競爭者減少,反而能成為其生存最佳環境。

不過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人工設施的興建、交通要道增建開挖和廢土填平山谷等環境的變遷,許多珍稀植物被廢土掩埋或阻斷其地下水源,使其環境中的優勢漸漸退去,食蟲植物在此狀況下快速減少。在1998 年時,長葉茅膏菜只剩39 株,竟至瀕臨絕種的命運。該年底,荒野保護協會在公部門的經費及行政協助之下,開始藉由搭建圍籬、步道、除草及觀察等方式,開始對食蟲植物展開研究與調查,主要目標在於復育此濕地中稀有且瀕危的食蟲植物及稀有或瀕危的伴生植物,並維持此濕地生態之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