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報告下載
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國民生活水準大幅提升,休閒觀念的轉變與遊憩需求的增加,反應在環境資源的認知態度上,便有了極大的變化。對於水岸域環境品質的要求,在環境保育意識抬頭的同時,自然成為一般民眾關注的焦點。尤其台灣四面環海,早期的移民墾拓,都是由河口,海岸開始,水域環的發展對民眾的生活確實是影響深遠。
因此,伴隨著環太平洋海洋經濟時代的來臨,以及21世紀休閒遊憩熱潮的興起,在賦予水岸域資源一層新的機能與意義的同時,水岸域的開發與保育,即將成為環境規劃上的一大課題。
竹南海口人工濕地位於中港溪出海口,昔日的中港八景「海口聽潮」及「中港晚渡」,道盡了該區域的自然景觀獨具魅力與特色。時至今日,美景依舊,然而隨著時序的流轉,當地的地貌景觀也有所變遷。於94年竣工的人工濕地,採用生態工法與公園化的規劃設計,不僅發揮了環境保育的功能更提供民眾親近自然體驗生態之美的園地。
自人工濕地規劃完成後,與濱海森林遊憩區、紅樹林保護區、河濱自然公園、中港老街,形成一環狀的旅遊動線,這其中包括了生態環境資源、自然環境資源與人文環境資源。因此,竹南海口人工濕地在發展上應挾上述優勢,整合公私資源,形成夥伴關係,整體行銷達到地方再造,繁榮經濟。而最終的目的是透過此一合作模式,凝聚社區意識,共同打造合宜舒適的生活環境,還給大地一個清淨的空間,也得以預留一片沒有水泥構築天際線,給孩子一個親近自然的園地。
綜上所述,未來竹南海口人工濕地的發展,以生態旅遊觀光為主線。因此在硬體設施上採用「僱工購料」的模式,透過景觀設計的規劃,營造出特屬於該濕地的風情(濕地的生態池常是新人拍攝緍紗取景的地點)。惟一應避免的是建置硬體設施時,應融入濕地的整體景觀中,而非生硬的構築建築於其上破壞其整體風貌。在軟體經營上,則應加強社區里民對於濕地的認知,只有取得當地民眾的支持,才得以推廣生態旅遊,達到永續經營的理念。行銷概念上,不僅要有效對外行銷更要對內行銷,由內而外形成的力量,更具推波助瀾之勢。在此之下,方能取得廣大民眾的信任與迴響。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