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果報告下載

  • line
  • plurk
  • 轉寄
  • 列印

澎湖縣99年度青螺國家重要濕地生態調查及復育計畫

日期:2012/01/01

發佈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點閱率1496

2007年起營建署展開一系列全國重要濕地推薦與評選,其中澎湖縣的「青螺濕地」經評定為國家重要濕地(圖1)。濕地蘊藏生物多樣性,是地球最具生產力的生態系統。青螺濕地面積遼闊,是澎湖最大的濕地及紅樹林復育區,早在民國83年環保署即把本濕地列為澎湖縣重要的生態敏感區之一,具有:(1)陸域:有砂嘴地形、玄武岩熔岩與海蝕地形、海岸造林區、文化遺址、『陽明妙塔』石敢當及古厝等。(2)水陸域混合區:有保育類紅樹林、魚塭棲地、四季輪替之候鳥群。(3)海域:有廣闊的潮間帶及休閒漁作區、四季輪替之候鳥群等三項重要特色,是離島澎湖地區極具代表性及珍貴的濕地生態系。而根據陳明義(1982)及澎湖縣政府陳喬增先生口述,澎湖青螺地區在1958年時,由農委會補助栽植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林分,成林後樹高可達2–3 m。1960-1970年代大永水產公司承租部分濕地興建魚塭計50 ha,為當時澎湖最大的魚塭區。業者除將原本茂密成林之海茄苳紅樹林砍伐破壞外,且一併移走富含有機質之底土,因此本區域土壤狀況不佳,除缺乏養分及通氣性差外,並形成硬盤或黏重土壤。後業者紛紛棄置魚塭,直至澎湖造林工作隊於1993年曾栽植800株2-4年生海茄苳裸根苗,農委會於1994年補助屏東科技大學經費,在青螺濕地進行紅樹林復育栽植試驗,為台灣最早進行之紅樹林復育研究,惟爾後並無經費進行持續性監測。